安顺故事(四)西街新颜旧梦:一条承载历史与文化的老街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4日

前一期我们说苦荞粑的南街,这一期我们来说说平平过的西街!

西街在民国时期到“文革”前曾名为中山西路,寓意纪念孙中山。后改为中华西路沿用至今。

这条街上最出名的古建筑是“皇殿”,《续修安顺府志记载》,这皇殿是在康熙三十五年任贵州提督的李芳述将军建造的,据说,安顺的第一出话剧就是在这儿排演的。当时称为“文明戏”这出话剧名叫《王先生过年》,剧中的女角为男生扮演,民国25年(1936年),安顺省立民众教育馆在这里成立,以后,各种文化活动也都在此举办。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延下诏停止科举考试并兴办新式学堂。于是西街开始了近代新式小学教育,位于城西莲社街的凤仪书院改为府立两等小学堂,学校大门就设在西大街上。后来,这所小学命名为城西小学,1949年后,更名为安顺二小。现在又还原历史旧名为“凤仪小学”。

20世纪40年代初,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此时,从沦陷流亡到大西南的一些京剧名角们看中了安顺这块风水宝地。他们经过酝酿筹备,留下来组建了安顺京剧院,这京剧院就设在西街的财神庙中。

进人21世纪以后,西街在大拆迁行动中变了面貌,街面上的两边盖了高楼,昔日低矮的粼粼瓦屋不见了踪影。但是,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些故事一直在流传着。


安顺台记者:曾宇萱


上一篇:安顺故事(三)昔日“苦荞粑”南街的变迁

下一篇:气象部门联动 助力茶叶健康发展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