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让“易地”变“宜地”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4日

社区工厂里,群众实现务工增收;安置小区内,设施一应俱全,为群众生活增色添彩;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认真解决居民诉求……行走在六盘水市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活力满满的喜人景象跃然眼前。
近年来,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六盘水市布设产业,激发发展动力;培养车间,凝聚发展合力;增加积累,提高发展能力;盘活资产,增强发展活力,让易地搬迁安置不止“挪个窝”,更要铺好路。
      10月24日上午八点,六盘水蓝水内衣厂的工人们就陆续达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最近正在赶制一批4万件的订单,大家的干劲也都很足。”蓝水内衣厂负责人谢江告诉记者。

蓝水内衣厂务工的搬迁户(黄瑶 摄).jpg

蓝水内衣厂务工的百姓(黄瑶 摄)

 2020年,蓝水内衣厂通过招商引资,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红桥街道鱼塘社区安了家。作为六盘水市挂牌的“扶贫工厂”,内衣厂不仅获得了每年15万元的补助,而且每吸纳一个劳动力,将获得500元的用工补贴。
       工厂所在的鱼塘社区成立于2018年,辖区居民由水城区15个乡镇、68个村庄搬迁而来,共有2220户9731人。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许多搬迁群众对离乡离土后的生活感到迷茫。为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和后续发展问题,鱼塘社区促搬迁与兴产业同步推进、管当前与益长远统筹兼顾,解开了搬迁群众“心结”。
     “我们鼓励辖区内的各家企业、工厂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搬迁户,还组织了专场培训、招聘会等,让更多搬迁群众走出家门就能走进岗位。”鱼塘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兴春告诉记者。

鱼塘社区(黄瑶 摄).jpg

鱼塘社区(黄瑶 摄)

从农民变成工人,由过去的自由散漫生活华丽转身为遵纪守时的职业“蓝领”,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广阔渠道,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兴起在家门口上班的“新潮流”,激发着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谢江说:“工人都是这里的搬迁户,每个月的工资从4000到5000元不等。她们在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补贴家用。”
       鱼塘社区搬迁户的安居乐业,只是六盘水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小小缩影。2024年,六盘水市通过加强与中山市、经济发达地区、周边城市的对接与协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多渠道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积极开展易搬社区就业帮扶车间认定,争取上级奖补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目前,全市安置区有帮扶车间(基地)65个,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1209人。

鱼塘社区中的城市书屋(黄瑶 摄).jpg

鱼塘社区中的城市书屋(黄瑶 摄)

与此同时,六盘水市围绕美丽家园建设、补短提质、产业培养等方面,在公共服务、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项目库”;通过就近发展、异地置业、资金入股等方式发展产业项目,增强社区发展动力。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衔接资金7566万元,实施项目31个,覆盖搬迁群众5.64万户23.72万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上一篇:产业转型升级“大步走”|贵州工信系统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下一篇:国际首款!这一芯片成功量产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