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煤炭的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湖东站二场编组之后准备发车(10月22日摄)。
它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一头连着“煤海”,一头通向渤海,满载“乌金”的万吨列车像一条钢铁巨龙,昼夜往复,奔流不息,将光和热送往千家万户。30多年来,它累计货运量突破85亿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单条铁路货运量最高纪录。
它叫大秦铁路。
随改革开放而生的大秦铁路,于1985年动工,1988年一期工程正式开通,1992年底全线开通运营。其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大秦铁路是连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海”和渤海湾港口的重要能源通道,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运煤总量的约1/5。
自开通起,大秦铁路就肩负着能源保供的重任,其运输能力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突破。2003年起,大秦铁路历经多次大规模扩能改造,运用了大量新设备、新技术,开启了“速密重”(快速度、高密度、大重量)并举的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多拉快跑”的目标。
一组数据能够直观展示大秦铁路重载技术的创新发展成果:开通之初,大秦铁路年运量仅有2000多万吨,如今早已实现4亿吨常态化运行。最早,每趟车只能拉4000吨煤、每天最多开50多趟,现在,大秦铁路每天有约90对重载列车往返驰骋,其中,长达2.6公里、总重2.1万吨的列车就有63对左右,这些列车以10多分钟的间隔接续驶出。装卸效率也大大提升,每30秒可装满一节80吨车厢,最快1小时46分就可装满一列2万吨重载列车……
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条件下,大秦铁路经过长期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速密重”并举为主要特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体系,并成功移植运用在瓦日、浩吉等重载铁路中。
近年来,大秦铁路坚持创新驱动,装备不断迭代升级。国产的大功率电力机车担当主力,先进的通信系统和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也为线路持续高负荷运转提供着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
30多年来,一代代大秦人践行着“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大秦精神,让大秦铁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成为中国重载铁路的一面旗帜。随着各地陆续进入供暖季,大秦铁路再次开足马力,全力保障今冬明春发电供暖用煤需求,守护万家灯火。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影报道
这是10月23日拍摄的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大秦铁路集中修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每年春、秋两季,大秦铁路都会迎来集中修作业,以确保长时间高位运行后的铁路设施设备状态良好。
在太原局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盯控大秦线运行情况(11月1日摄)。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电力机务段驾驶员杨志伟在进行发车前的准备(10月22日摄)。
这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太原局调度指挥中心(11月1日摄)。
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铁路上(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车辆段,工作人员通过多通道探伤仪检查列车轮对是否正常(10月23日摄)。
这是10月23日拍摄的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大秦铁路集中修作业现场。
施工人员在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大秦铁路集中修作业现场作业(10月23日摄)。
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铁路上(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高压清洗机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车辆段制动检修中心作业(10月23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