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百村行记(10)】这家“银行”不存钱 只存美德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4日


1731229359276610.jpg


【开栏的话】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贵州日报聚焦我省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典型案例、优秀人物,走进100个村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出“村治·百村行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海报.jpg


11月5日,凉都微冷,山里的村寨却开始热闹起来。一打听,原来是凉水井村正在开展“善举银行”积分兑换活动。


凉水井村位于六枝特区大用镇,村里每个月都会开展积分兑换活动。


村民兑换生活用品。 (2).jpg

村民兑换生活用品。


几十名群众前前后后来到村委会门口,或坐或站,等待着这个月“善举银行”积分兑换开启,也想看看上个月的好人都是哪些。


“刘邦友,不仅把家里生病的妻子照顾得很好,还把家里的环境卫生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连村口的路段都在他的扫把下变得干干净净,现兑换1提生活抽纸,2提生活卷纸、1瓶洗洁精,1包洗衣粉。”凉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姚德凤念道。


凉水井村村支书姚德凤公布积分情况。.jpg

凉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姚德凤公布积分情况。


还有些不好意思的刘邦友,轻轻摆了摆手。“都是举手之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旁,村民石元珍领到了2提卫生卷纸,1瓶洗洁精。“前些天帮着清理了育才学校到纳种寨口路边的杂草,村里给我积了90分。”


……


凉水井村。 (2).jpg

凉水井村。


让村民们交口称赞的这个“善举银行”,创立于今年4月28日,采用赋分制,村民在做了善事后,可通过自己申报、他人报告、事后补报等方式申报,以相应积分记录在册,可以兑换相应物品。每年排名靠前的村民,可以获得奖励。此外,积分作为“资产”,还可以传承,以鼓励村民积极向善。


村民兑换生活用品。 (1).jpg

村民兑换生活用品。


开办6个月来,凉水井村的“善举银行”已经“存”入好事200多件,每个月一次的积分兑换,“兑”出了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更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凉水井村。 (1).jpg

凉水井村。


凉水井村四组村民薛明勇平时就是个热心人。今年夏天突然的强降雨,让组里的田坝被淹。他第一时间就拿出手机拍照并发给村里的干部。


“就这么一个小事,都给我积了60分。”薛明勇告诉记者,分数其实是荣誉,代表了自己时时刻刻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


凉水井村村民在晾晒玉米。 (1).jpg

凉水井村村民在晾晒玉米。


“存入”正能量,“取出”新风尚。


在大用镇党委书记朱东波看来,基层治理需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善举银行”的“一存一取一传承”,让有德者有得,树立了导向,引导群众向上向善。


凉水井村。 (3).jpg

凉水井村。


如今的凉水井村,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的少了,更多的群众把心思放在了发展上,利用700余亩闲置土地,发展了玉米、油菜、大豆等种植产业。


现在,凉水井村“善举银行”的用户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本村人,也有外来“新村民”。


凉水井村村民在晾晒玉米。 (2).jpg

凉水井村村民在晾晒玉米。


记者在采访时还注意到,“善举银行”的记录从原先的纸质账本转移到了线上系统,村民积分最高600多分,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做过好人好事。


更令人感动的是,很多好事的背后没有名字,“善举银行”引领的文明乡风,在凉水井村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不断激荡。



上一篇:预付卡、兑换券“过期作废”,商家能给预付费式卡券设置使用期限吗?

下一篇: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