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4件提案都立案了,也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门的关注。”2月19日,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记者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
傅小云说,现在国家针对西部地区和农村订单医学生的招生规模逐步在提升,相应支持的政策也在研究中,将来国家对农村订单医学生的培养力度还会加大。“这些举措,都是在加强基层医疗队伍的建设,是进一步夯实我国的基层医疗。”
去年6月,傅小云结束了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两年的“组团式”帮扶工作。帮扶期间,他担任该院院长,努力为基层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短短两年时间,该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52项,向外转诊率下降44.8%,县域就诊率91.3%,建成了创伤、卒中、胸痛等五大中心,骨科、神经内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新增营养科、康复科、肿瘤内科等科室。
帮扶结束后,傅小云回到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分管医保、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块工作各有侧重点,比如科研就是要抓好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要鼓励科研的转化,要给年轻的科研人才创造好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出成果,要为人才培养营造好成长的环境。“力争5年内,让医院在科研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傅小云说。
即将参加全国两会,傅小云今年提案的内容主要关注医疗大数据应用方面,他希望国家加快构建一体化医疗大数据市场,推动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傅小云解释道,由于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都不一样,医疗数据存在着很多壁垒,或者说数据的质量不高。只有有了好数据,再加上好的算法、强大的算力,才能够建出我们自己的、最优的大模型,构建一体化的数据市场,让医疗资源造福于民。
【记者手记】
提案不是终点
从推动农村订单医学生培养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傅小云的履职轨迹始终围绕着"基层"二字打转。如今,他将帮扶实践中发现的数据孤岛问题转化为新提案,呼吁构建医疗大数据市场。在他看来,优质医疗资源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而数字化+智能化或许是打通城乡医疗壁垒的新桥梁。从临床一线到全国两会,傅小云始终保持着医者的敏锐与温度,正如他所说:"提案不是终点,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才是我们追寻的终点站。"
上一篇:何立峰拟于今晚应约与美国财长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