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攀升至18%,入境过夜游客激增81.8%实现“逆袭曲线”。当“去贵州旅游”成为时尚,这个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相交相融的公园省,正以文旅高质量供给,厚积薄发,激活全球流量和市场,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范式。
从“村字号”狂欢到文化引力场
贵州文化多彩,底蕴深厚,如何让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公众建立连接?
4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胡法光体育场上,贵州榕江大利侗寨足球队与上海交大校队足球友谊赛火热开赛。球场边,侗族大歌的嘹亮助威声与交大师生的呐喊此起彼伏。和“村超”一起去的,还有贵州美食、榕江特产,以及非遗蜡染、竹编、刺绣……贵州民族文化演出与校园非遗集市火热开展,把这场球赛踢成了“足”够精彩的文化联欢。
从“草根赛事”迅速崛起为现象级IP,“村超”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新动能。2024年,榕江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6%,旅游综合收入达108.03亿元。
榕江“村超”现场。榕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榕江县所在的黔东南州,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
绿茵场上,球员热血拼杀,比赛间隙,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等表演轮番上阵……民族文化与足球赛事深度互嵌,侗族大歌开场、苗族银饰奖杯制作直播、酸汤鱼啦啦队表演,再加上短视频平台的裂变传播,让多彩文化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共创”。
“村超”赛场上展现的多彩民族风,让泰国留学生查达为之着迷。他表示,足球比赛哪里都有,但榕江很特别,借助“村超”舞台,贵州积极对外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给更多外国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贵州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和体育传统的窗口。
“要把‘村超’‘村BA’品牌赛事办得更加活力四射,让中国的乡村更加活力满满、热气腾腾。”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汤越强表示,“村超”“村BA”已经实现“本地娱乐、国内公认、国外知名”的三步走构想。
在桐梓“村晚”舞台上,巴蜀文化与黔北文化相互交融,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与非遗项目轮番上演,一幕幕“客主一家亲”的和谐画面缓缓铺展。去年,281场“村晚”系列活动,3894余个精彩节目,吸引2.94万人次参与演出,5.6亿次网络流量关注。舞台上下,群众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乐享者。
随着“村超”“村BA”“村晚”“村马”“村T”等IP相继破壁出圈,一场场群众狂欢构建起的文化引力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流量背后,贵州“村字号”现象正改写乡土文化的传播逻辑。
演艺市场重构时空消费链
在城市,音乐会、演唱会、音乐节交织成时尚音符;在景区,声光电与自然山水融合,吸引游客入黔旅游。贵州以演艺重塑文旅消费的时空维度,让文旅消费链拓展得更长、更具文化性。
2025贵阳观山湖灯会庙市。
前不久,贵阳“零门票”路边音乐会再次启幕。去年,贵阳共举办路边音乐会217场,衍生出“音乐+文创市集”“音乐+美食街区”等复合业态,吸引现场观众超100万人次,网络传播量突破63亿次。与此同时,音乐节、演唱会让“爱乐之城”贵阳更加闪亮,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传播量超10亿次,贵阳接待过夜游客人次、入境游客人次和游客人均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高端演艺市场同样迸发活力。4月11日晚8点,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执棒贵阳交响乐团,携手敦煌古乐团以“敦煌五乐神”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会在贵阳大剧院音乐厅震撼奏响。这场以敦煌文化为内核、融合三国英雄史诗的音乐盛宴,吸引了600余名观众到场聆听。
去年,贵阳交响乐团在西部交响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大放异彩,作为国内首个以“政府支持、企业出资”为创新机制产生的民营交响乐团,该乐团成立至今,先后邀请和吸引陈佐湟、里科·萨卡尼、张国勇等享誉海内外的音乐家参与,来自意大利、法国、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国内各地的优秀乐手加入,吸引超30万名乐迷走进音乐厅。
贵阳交响乐团演出现场。
为提升贵阳观众的交响乐欣赏水平,该乐团定期为乐迷举办古典音乐讲座、儿童专场音乐会等,设置每张10元至15元的学生票价,为贵阳培育了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观众。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林戈尔评价说,贵阳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在全国领先、西部一流。
夜晚临近,伴着潺潺水声,安顺黄果树大瀑布流光溢彩,激光营造的七彩之门下,布依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迎八方游客……“夜游黄果树”是以大瀑布为核心,立足于当地民俗文化,借助舞美、灯光、音响、投影、雾森等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以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的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去年,黄果树旅游区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勾勒出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崛起轨迹。
因文化而多彩,因演绎更精彩。业内专家认为,贵州正通过降低演艺门槛,丰富景区夜间业态,创造“全时段、全龄段”消费场景。
数智结合驱动文旅共荣
文化优势如何转化为旅游驱动力?贵州以数智结合驱动文旅共荣,成果颇丰。
春节期间,《哪吒2》的热映,让拥有亚洲最宽IMAX GT银幕的贵阳越界影城走红,为抓住这场“泼天”流量,贵州以“屏”为媒,快速布局文化展示展演,创新“观影+旅游”的文化新体验,将观影热潮延伸到文化之美,让“流量”变“留量”,成为全国两会热议话题之一。
“为贵州丰富多彩的文化点赞。”2月中旬,山东游客田锋对贵阳观山湖灯会庙市主题设计连连称赞。这里既有老贵阳的“九门四阁”,又融合汉、苗、布依等民族的文化元素,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灯会运用声光电的创新设计理念,将花灯、演艺、体验互动融于一体,吸引35万人次游客观看,实现文化产业“开门红”。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建筑外观。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供图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以红色文化为内核,采用了目前业界最复杂的实景异形显示系统、国内最大的双曲幕剧场、多套超大荷载吊挂设备、超大弧形透声幕等先进设备,全新呈现和诠释伟大长征精神。运营一年,累计演出上万场,接待人数超百万人次,网络媒体曝光量突破5亿次。去年底,“红飘带”入选《人民日报》文艺年榜。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启阳介绍,每天演出最多高达11场次,观众络绎不绝。
在遵义,大型情景剧《伟大转折》于2024年1月15日首演,成为国内外游客抵达遵义旅游的必选项,截至目前,已累计演出1000多场,接待观影人数33万余人次。此外,遵义会议会址联动12处遗址打造的沉浸式研学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91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成为文化带动产业的又一增长极。
全国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表示,贵州围绕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用市场化思路转化打造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等特色品牌游学路线,持续提升贵州文旅的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赋能文旅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文旅数智化创新工程,结合现代科技,提升贵州文化传播的精准抵达率和吸引力,在文旅融合新赛道上跑出了多彩贵州的“速度与激情”。
上一篇:李炳军在毕节市宣讲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