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织金县惠民街道艳阳高照,街道上车水马龙。午后时分尤为热闹,置办年货的人挨家逛商店,做生意的流动商贩活跃在路旁,老人和小孩走出家门漫步广场,整个搬迁小区一派和谐景象。
社区居民鄢爱方开设的快递店铺门口,前来取包裹的人排着队。“快过年的这段时间,包裹比往常要多,基本是一天从早忙到晚。”鄢爱方说,他们家搬迁到这里后就一直从事快递行业,之前是一家人自己做,后来忙不过来又招人。
2018年,他们一家从绮陌的大山深处搬到惠民街道,住进了新房子。可远离世代耕耘的土地,来到这陌生的环境,又该做些什么呢?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鄢爱方看着人口密集的小区,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决定从事快递行业。7年来,他的生意稳中向好,如今年营业额达20万元。
“搬到这里后,娃娃上学离家更近,上街买菜这些也方便,关键是找到谋生的好路子。”说起新家园的新生活,鄢爱方倍感欣慰。他告诉记者,随着收发快递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小店铺已很难满足经营需要,他正向惠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寻求支持,希望扩大经营场所。
惠民街道是织金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22000多人。7年前,他们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偏远地带搬出来,很多人面对陌生环境茫然无措。7年后,他们安居乐业,教育医疗条件大为改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在街道办事处对面的清达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待加工布料和成品衣服摆满大厅,工人们飞针走线赶制订单。“搬过来的这些年,在公司上班一直很稳定,工资也比较干脆。最重要的是能兼顾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家门口,接送学生很方便。”制衣工人周会表示。
家门口就业,一天能有100多元的工资,让从大山搬到城区的周会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7年前在老家,她因要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务工,想就近找个工作又没渠道。没想到搬入新家后,在家门口很快找到了稳定工作。截至目前,像周会一样在公司稳定就业的有100多人。
作为东西部协作项目,清达服饰织造有限公司自2018年入驻织金县以来一直扎根至今。公司订单化生产出口服装,稳定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被评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织金县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还获得市县两级总工会授予的“工匠场”称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惠民街道通过引进企业、开设“微创业园”、定向就业培训、联系劳务输出等举措,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如今,该街道已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10000多人,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95%以上。
走进街道新开的农贸市场,宽阔的环境中摊位设置有序,各种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前来购物的人络绎不绝。“去年这个农贸市场建好后,我们就搬了进来。以前都是在外面推车卖菜,遇到刮风下雨就不好搞。”搬迁群众丁勇表示,现在有了固定经营场所,他们做生意再也不用“流浪”。
不断办好民生实事,近年来惠民街道的便民服务逐步走向成熟,不少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辖区内店铺、摊位经营主体大部分是本地人,已形成一个满足日常内需的小商业圈。“为帮助搬迁群众过好日子,我们把民生事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开展工作,各个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惠民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高臣说,如今该街道很多人找到了生产生活新路子,迎来人生出彩的机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