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桥镇九溪村:屯堡文化韵味长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九溪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是全市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有着6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屯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村落,素有“屯堡第一村”的美誉。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记者 常娴贤:提到九溪,很多跟我一样的吃货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远近闻名的烤小肠。放在碳火上一烤,刷点菜籽油,滋滋作响,再蘸点辣椒面,筋道弹糯,外焦里嫩。其实,在九溪,比烤小肠更有名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这里的麦芽糖、竹编、河灯节、地戏等等,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走进九溪村,清澈的邢江河绕村而过;古村落轮廓、城墙、寨门遗址虽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矗立于这片土地之上。传统建筑、古井、古巷等构成当地村民的美丽家园。

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支部书记 朱和平:我们村三面环侍着的三座山坡:毛栗坡、詹家坡和王家坡,村里人称为‘三老弈棋’。我们村是明代屯军之地,分为大堡、小堡、后街三大片区,每条街有一个庙,大堡有个汪公庙,小堡有个青龙寺

九溪村分为上九溪和下九溪,上九溪是老寨,依然可见石头寨门、耸立的碉楼和复古的传统建筑。沿着主大街行走,记者一路看到的是石头的墙、石头的地、石头的房。坚固的石墙、石木结构的屯堡院落,还有一幅幅充满意趣的对联。

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支部书记 朱和平:这个就是我们九溪的墙,九溪村屯堡房子的特点就是以石代砖,以石代瓦。石墙的石缝里加的有桐子油,桐子油加上石灰或煤灰慢慢地搅拌,搅均拌匀后填在石块的一条条缝隙里,让一面面墙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耸立至今。

走过石墙,记者来到一个屯堡院落前。这是村民张德华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合院,为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有100多年历史,是屯堡一代代人的回忆,也是屯堡文化的传承。

据介绍,屯堡院落大多是两三进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房屋前有雕刻精美的垂花门楼,石墩雕刻精致花纹,木制窗棂和门上,还会雕刻许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九溪村有300多栋各具特色的屯堡院落分布于街道或小巷旁。

漫步九溪村,能感受传统古村落的时光留影,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屯堡文化氛围。

在村里的屯堡服饰非遗工坊里,张师傅正忙着剪裁布料。只见工作室里处处是屯堡服饰。

屯堡服饰非遗工坊 区级屯堡服饰传承人 张永亮:这种变子上门上雷丁纹,这是以前很古老的一种变子,这就是传统的屯堡服饰所要用到的变子。现在已经是五花八门。为了这个屯堡服饰好看。所以是改了这些东西,用了现在这些花边。大袖子已经是逐渐逐渐的缩小,不像以前那个。以前那个是为了方便。

他制作的屯堡服饰作品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添加了现代工艺,曾多次获奖,现在他是区级“非遗项目‘屯堡服饰’代表性传承人”。除了屯堡服饰,他还会给安顺各地戏队定做地戏战袍、战裙、地戏面具等。

九溪村里的地戏队员多时达百余人。每逢重大节日,他们身穿长衫,腰系绣花战裙,背上背靠旗,面罩青纱,额顶戴面具,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用洒脱传神的一招一式传承着屯堡文化。

来九溪村,不仅能感受到600年的大明遗风,还能品味到屯堡美食。

在村民黎香香的麦芽糖加工坊,记者看见灶上架着一口大铁锅,此时,黎红香拿着木铲,向记者讲述着麦芽糖的制作工艺。

村民 黎香香:我们家做的这个屯堡麦芽糖是祖传下来的,已经有600年的传承了,他的这个糖就来自麦芽和糯米。

九溪村的麦芽糖源自明代的屯军,他们将传统麦芽糖的制作工艺带到屯堡。如今,该村还有10多位传统糖制作人,延续着传统方式制糖。

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支部书记 朱和平:接下来,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我们将充分挖掘屯堡文化价值,通过打造文旅载体、特色景点等方式,发挥传统村落现代价值,让古村落焕发新光彩。


安顺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皮凌霞 常娴贤

实习:鲍宇

编辑:冯浩

责编:丁世飞

编审:李伟


上一篇:全市扎实推进一批教育项目建设

下一篇:杨昌鹏主持召开县(区)委书记座谈会强调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 推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市高质量发展

视频点播更多>